• 2.41 MB
  • 2022-05-13 09:10:32 发布

白洋淀乡土文化在悦容泉度假村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 4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nClassifiedIndex:UniversityCode:10075U.D.C:NO:20100935ADissertationfortheDegreeofM.ArtsBaiyangdianfolkcultureinyueRongQuanresortlandscapedesignapplicationCandidate:DengHaiboSupervisor:Prof.SunZheng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DegreeofArtsSpeciality:MasterofFineArtsUniversity:HebeiUniversityDateofOralExamination:May,2013\n\n\n摘要摘要本案以白洋淀悦容泉温泉旅游度假村的景观设计为例,阐述了乡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及应用。通过对白洋淀乡土文化的深入研究,提炼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符号,应用于实践。创作具有地域风格的设计作品,开拓景观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不同角度展现保定白洋淀风情,增加旅游度假村环境设计的文化内涵。提升该地产项目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本次设计中,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一、营造具有地域特征的环境气质和场地精神。体现了白洋淀地区“淀”的场地特征,表现出一种纯朴的自然风格。二、从地方代表性的物产中提取设计元素,进行符号化的概括,应用于创意。设计主题取自“荷”,通过“荷”表达“和”“合”的设计理念。三、研究当地文化、民俗传统,进行提炼,融入景观设计,使作品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家”文化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家”在人们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的地位。本案意在营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自然寓所,实现“诗意栖居”的理想家园。用造景的方法表达:“家和万事兴”的传统思想观念。四、以景观叙事的手法进行设计表达。用系列景观、叙事景观塑造场景,讲述百姓的生活故事。通过本次设计实践及理论研究,增强了对乡土文化内涵的认识,在把乡土文化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初步的理论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今后的设计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这种乡土风格的景观设计有别于传统的中式园林,也与风靡一时的欧式园林不同,犹如一缕清新的乡土风袭面而来,使人们有耳目一新感觉。在造园方面,乡土元素的应用也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思想。乡土文化、田园景观将会成为日后一段时期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关键词:乡土文化景观设计体现I\nAbstractAbstractThiscasetobaiyangdianYueRongQuanhotspringtourismresortlandscapedesignasanexample,thispaperexpoundstheembodimentandapplicationofthelocalcultureinlandscapedesign.Throughin-depthstudyoflocalculture,refiningthetypicalsymbol,applyittopractice.Creativedesignworkswithlocalcharacteristics,exploresthelandscapedesignofthenewideasandnewmethods.Fromdifferentanglesshowbaodingbaiyanglakeamorousfeelings,increasetheculturalconnotationoftourismresortenvironmentdesign.Liftuptotherealestateprojectbrandvalueandinfluence.Inthisdesign,focusingonresearchandexplorationinthefollowingaspects:One,buildenvironmentwiththeregionalcharacteristicsoftemperamentandspirit.Embodiesthe"lake"baiyanglakeareaofsitecharacters,showakindofsimple,naturalstyle.Second,fromthelocalrepresentativeoftheproducts,toextractthedesignelements,tocarryonthegeneralizationofsymbolization,appliedinthedesign.Designthemefrom"lotus","lotus"through"harmony"and"unity".Three,researchthelocalculture,folktradition,extractedandintegratedintothelandscapedesign,makeworkhasrevealedafull-bodiedagresticbreath.Hasastrongappeal.Homeinhumanhearthasaspecialmeaningandimportantposition.Familycultureisapart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tocreate"Tobuildhutintheentry,andnonoiseofhorsesandchariotsgreetingsare"naturalhome,realizetheidealof"poetichabitation"home.Use:landscapeexpressionunderoneroofinthetraditionalideas.Four,intechniquetocarryonthedesignoflandscapenarrativeexpression.Withaseriesoflandscapeandnarrativelandscapeshape,people'slife,stories.Throughthedesignpracticeandtheoreticalresearch,toenhancetheunderstandingoflocalcultureconnotation,inthelocalcultureisappliedtothemodernlandscapedesignhascarriedonthebeneficialattemptandapreliminarytheoreticalexploration,andaccumulatedsomeexperience.Activityhasaguidingsignificancetodesignpractice.ThevernacularII\nAbstractstyleoflandscapedesignisdifferentfromthetraditionalChinesegarden,alsowiththerageofeuropean-stylegarden,likeawispofpureandfreshandlocalthewindinhisfaceandcome,makepeoplefeelrefreshing.Intermsofgardening,localelementsoftheapplicationisalsoakindofnewdesignconcept,conformstotheChineseaestheticthoughts,ruralculture,rurallandscapewillbeaperiodinthefuturedevelopmenttrendoflandscapedesignisoneofthemostimportant.Keywords:FolkcultureLandscapedesignApplicationIII\n目录目录引言.................................................................................................................................1第1章项目简介..............................................................................................................31.1悦容泉旅游度假村工程项目的概况.....................................................................31.2工程项目经济指标..................................................................................................4第2章白洋淀乡土文化的特征......................................................................................52.1白洋淀地区的地域特征..........................................................................................52.1.1区位条件.............................................................................................................52.1.2区域自然条件.....................................................................................................52.2白洋淀地区的历史文化..........................................................................................62.3白洋淀地区的民俗文化..........................................................................................7第3章项目分析及定位..................................................................................................83.1场地现状..................................................................................................................83.2项目定位..................................................................................................................93.2.1开发定位分析——旅游度假.............................................................................93.2.2使用主体分析——品味与体验.......................................................................103.2.3项目风格分析——乡土气息与田园景观.......................................................10第4章设计构思............................................................................................................114.1主题概念:寻找儿时的记忆----我的“故园”...................................................114.2设计主题的表达:以“荷”为设计元素...........................................................124.3设计遵循的几个原则............................................................................................13第5章总体布局............................................................................................................145.1总体布局原则........................................................................................................145.2主要景观节点简介................................................................................................165.2.1“荷塘趣事”广场............................................................................................16IV\n目录5.2.2中央景观带.......................................................................................................175.2.3入口区域...........................................................................................................19第6章专项设计............................................................................................................216.1种植设计................................................................................................................216.1.1设计原则...........................................................................................................216.1.2分区设计...........................................................................................................216.1.3植物选择...........................................................................................................226.2竖向设计................................................................................................................236.3夜景照明设计........................................................................................................246.3.1入口景观区、会所——一级照度区.............................................................256.3.2中央景观节点、机动车道——二级照度区...................................................256.3.3宅间绿地——三级照度区...............................................................................256.4道路交通设计........................................................................................................256.4.1动态交通系统...................................................................................................266.4.2静态交通系统...................................................................................................266.5公共设施及附属设计............................................................................................276.5.1围墙设计...........................................................................................................276.5.2灯具设计...........................................................................................................286.5.3雕塑小品设计...................................................................................................28结语..............................................................................................................................29参考文献..........................................................................................................................30致谢..............................................................................................................................3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32V\n\n引言引言在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往往过多的考虑景观的观赏效果,片面的追求视觉感受,而忽视了设计的文化内涵,致使许多作品只是中看,不耐人寻味。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也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但是让我们能够看到的大部分设计作品照抄国外或他人的案例。看上去做的很像,却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众多作品类同。比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许多城市建造欧式公园,随之是欧式建筑,现在这些欧式柱廊随处可见,已经到了有些令人腻烦的地步。一些具有开拓精神的设计师逐渐认识到这一误区,开始探索具有中国民族文化和地域特征设计的新思路。本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为解决景观设计过于单调乏味,失去民族风格、缺乏创新精神而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论文将以白洋淀悦容泉温泉旅游度假村的景观设计为例,系统的阐述了乡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体现,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方案通过对白洋淀乡土文化、民俗民风、场地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研究,提炼具有本地区的代表性的元素,应用于悦容景泉度假村景观设计,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白洋淀地域风情,提升旅游度假村的文化品味。同类项目分析比较:图0-1红山庄园景观图红山庄园,保定中诚房地产公司投资建设。位于保定是西北部,距市区5公里,于2012年底建成,西班牙风格。(如图0-1)1\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图0-2美林河畔景观图美林河畔别墅区,由隆基太和房地产公司兴建。项目地址位于白洋淀温泉城,与悦容泉度假村(本项目)隔河相望,于2009年建成,现已入住,西欧建筑风格。(如图0-2)2\n第1章项目简介第1章项目简介1.1悦容泉旅游度假村工程项目的概况白洋淀悦容泉旅游温泉度假村项目由保定康城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项目定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现代气息的高档别墅区,服务于中高层次的消费群体。项目地址位于白洋淀北路东北角,规划面积88000平米,建筑占地面积21000平米,景观面积52000平米。整个园区分ABC三个区,分别建有独栋别墅,联排别墅,低层住宅。项目于2010年初着手进行总体方案策划,2011年初开始施工,园区土建部分于去年七月份基本完工。园林景观部分在去年八月进场施工,现在完成了总施工量的55﹪左右,预计今年七月前全部施工完成。部分样板房及独栋别墅的室内装修和室外景观施工已在去年底完工。(如图1-1)图1-1悦容泉旅游度假村景观效果图3\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1.2工程项目经济指标表1-1工程项目用地指标表项目数值(㎡)比例项目用地总面积88000100%建筑基底面积2009922.84%道路广场面1554817.67%绿地面积44020绿化景观面积5235359.49%水体面积83334\n第2章白洋淀乡土文化的特征第2章白洋淀乡土文化的特征2.1白洋淀地区的地域特征2.1.1区位条件白洋淀位于保定东部40多公里,地跨雄县、容城、安新三县,温泉城分区位于白沟以南约16公里处,白洋淀北部烧车淀的东北角,距雄县县城西南2.5公里,占地面积9.53平方公里。本项目位于温泉城分区境内,京津冀的腹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它距离东北方向的北京市120公里,距离海港型大城市天津110公里,距保定市区80公里。(如图2-1)图2-1白洋淀区位图2.1.2区域自然条件自然禀赋:白洋淀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陆的反复演变形成的。水域面积辽阔,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荷塘、芦田星罗棋布,成为华北特有的一处自然水景区风光。(如图2-2)气候条件:白洋淀年平均降水量522.7mm,雨水主要集中在7—8月。常年主导风向为: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全年平均气温12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水资源:白洋淀温泉城地区水源丰富,有“三水”之称。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5\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在该地区发现了温泉水。地下拥有的温泉水储量大、埋藏浅、温度高。土地资源:1993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土地局复函同意:为建设白洋淀温泉城,雄县政府征地7169.7亩,安新县政府征地2120亩,容城县政府征地5003亩,共计14292.7亩,合计9.53平方公里。图2-2白洋淀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2.2白洋淀地区的历史文化保定白洋淀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涌现出众多历史名人和革命先烈。著名的有辛璞田、刘亦瑜、李之光、侯卓夫等,他们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舍家弃业,投身革命,坚持真理,宁死不屈,成为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抗日战争时期,活动在白洋淀的抗日武装“雁翎队”英雄故事,家喻户晓,一直被人们传杨歌颂。作家徐光耀撰写的《小兵张嘎》就取材于“雁翎队”。(如图2-3)著名作家孙犁的《荷花淀》,孙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均以白洋淀为题材。白洋淀儿女那飒爽英姿,今日仍被全国人民传扬歌颂。图2-3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6\n第2章白洋淀乡土文化的特征2.3白洋淀地区的民俗文化位于京津冀腹地的白洋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独特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本地区特有的淳朴民风。白洋淀的居民,一般男人出外捕鱼为生,妇女在家编席、织篓、打苇箔、结网等,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由于白洋淀的渔村四面环水,渔民的交通工具是船,水区离开船寸步难行,形成了这里最具特色的是水上迎亲彩船景观,场面异常壮观。“放荷灯”,也叫“放河灯”或“渔灯会”,是淀区渔民一项特有的习俗活动,人们通过它寄托愿望、祈福平安。旧时的荷灯,用榆树皮与植物油做成,晾干后点燃放在荷叶或荷花瓣上。放荷灯时,人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载歌载舞。随着时间的延续,古老的习俗如今已演变为颇受游客欢迎的游乐项目。祖祖辈辈生活在白洋淀人民,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也造就了白洋淀淳朴的民俗文化。这种特有的民俗文化为白洋淀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令人向往、留恋,成为华北地区旅游度假胜地。(如图2-4)图2-4白洋淀的捕鱼场景7\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项目分析及定位3.1场地现状图3-1项目位置示意图项目场地位于白洋淀水脉的东北角,西、南两侧临水。西面有依河而建的高尔夫果岭,绿林与水景相映成趣;南侧隔河相望的是待开发的地产项目;东侧和北侧有紧邻场地的规划道路,东侧的市政道路等级较高,将成为通往本项目的主要交通道路,路东是已建成的华润白洋淀培训中心,视线通透,对场地东侧是可借景的景观资源,也提升了场地的品质;北侧有一条运河,高大的杨树林荫道将场地与运河北侧的待开发地块隔开,形成相对私密的边界,有一定的领域感。(如图3-1)8\n第3章项目分析及定位图3-2项目用地现状本项目场地平坦,土质优良,规划设计有两个出入口、三种类型的住宅产品。主入口位于东南角;次入口位于场地北侧;会所紧邻主入口,占据水域绝佳的位置。小区整体分为三个建筑类型,花园洋房在场地东侧紧邻市政道路,建筑是高度为四层的住宅,南北朝向,分南北入户两种户型,一层有花园,建筑为退台式。联排别墅位于场地中部,分为三层和两层的住宅别墅,南北入户两种不同户型,户户有花园。独栋别墅紧邻水面位于西部,每家都有花园。场地的主要车行道环绕小区内部,从花园洋房东侧,联排别墅西侧穿过,将三种住宅清晰分区。小区的功能性用房集中在场地北部和会所周围。(如图3-2)3.2项目定位3.2.1开发定位分析——旅游度假悦榕泉度假村开发定位于旅游度假型别墅。度假别墅,是别墅发展的原始形态,现已成为人们为了在工作之余满足休闲娱乐的度假产品,是日常生活空间的有益延伸,常被作为第二或第三居所。旅游度假型别墅归结为两点特征:融于自然、第二居所。9\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3.2.2使用主体分析——品味与体验悦榕泉度假村的使用主体定位在年龄35-45岁有车青年和年龄40-60岁高级教师。青年一族们年轻有为,大都受过良好教育,平常生活在嘈杂的城市环境中,希望拓展现有的居住空间来提升生活品质,追求生活空间多元化。高级教师一族具有很好的文化品位,德高望重,常常生活在呆板的学术化环境中,他们有较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两类人的共同点是都有回归故园愿望,都向往放松休闲的生活状态。3.2.3项目风格分析——乡土气息与田园景观设计立足北方文化传统,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着力打造新时代的“隐居”。“家”在中国人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的地位。“家”文化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北方人对“家”的特有理解为切入点,开发具有家园文化内涵的园区景观。营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自然寓所,实现“诗意栖居”的理想空间,感受乡土气息和田园隐居生活。下图为白洋淀悦容泉风光。(如图3-3)图3-3悦容泉旅游度假村的自然风光(本案效果图)10\n第4章设计构思第4章设计构思4.1主题概念:寻找儿时的记忆----我的“故园”压抑的楼群,拥挤的立交桥,上班时候的匆匆忙忙,下班之后的加班应酬,快速的城市生活给人们的压力已经越来越大,快节奏的城市环境犹如一个天花板,将自然挡在外面,只留下枯燥和忙碌。随着生活的慢慢变质,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们对童年时代那无忧无虑的时光的追思,尤其是中老年以后,更容易使人回忆往事,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风土人情,以及儿时的趣事。(如图4-1)理想“故园”的特征:1、独特的自然环境。2、淳朴的民风3、浓郁的乡土文化4、建筑和景观特征图4-1童趣雕塑本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现代城市居民的这种心理需求,在度假村整体风格塑造时,利用造景的手法,营造具有白洋淀场地特征和乡土气息的田园景观。带给人的是一种久违了的故园的感觉,使人倍感亲切、自然。即使是没到过这里的旅客,也可以在此领略到具有地方特色的独享家居空间;捕鱼、划船、垂钓、观景,感悟淳朴田园生活。这也是本此设计要努力达到的效果。11\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4.2设计主题的表达:以“荷”为设计元素一提到白洋淀,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一望无际的荷塘和盛开的荷花。游客到此的主要目的也是观赏荷花,感受一下这种特有的场地气质。本方案设计就是利用本地区这种最常见的物产“荷”为设计元素,进行平面构图和景观塑造,在园区营造出这种白洋淀独有的荷塘景观。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荷”可以引申为“和”、“合”等。寓意“和谐”、“祥和”、“和美”等。表达了人们期盼国家兴旺,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百姓生活幸福安康。“荷”具有非常美好的寓意,经常被引用和借鉴。在本次设计中,对“荷”的引用有两层含义。图4-2“荷”的简化图形1、“荷”是白洋淀的代表性物产,荷与白洋淀有很密切的关联性,利用它造景可以表现出本地区的场地特征。2、“荷”寓意“和”,在北方地区民俗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北方民居中常有一块匾额“家和万事兴”。表达了人们对和睦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在此,可以很好的利用“荷”这个自然元素,表达深刻的文化内涵。设计手法有以下几种:1、通过对“荷”造型抽象概括,提取设计元素,应用于园区的总体布局,表的“和”的思想内涵。(如图4-2)2、用“荷”来进行景观塑造,更能使人感受到白洋淀特有的自然环境风光。当然不仅限于具象的表现,还有抽象的造型。3、通过引申和联想,表达“和”、“合”的含义,把“家和万事兴”的传统思想观念用利用造景的手法表达出来。营造一种淳朴的北方乡村文化氛围,让人感到回到了魂思梦绕的故乡。12\n第4章设计构思4.3设计遵循的几个原则生态原则: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对周围环境以利用为主,不进行大规模改造。保持生态平衡和稳定,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人本原则:研究消费群体特征,在方案设计中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倾向,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提升整个园区的文化品味,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经济原则:尽可能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造景,不过多的人为围湖筑岛、填沟挖渠,减少土方量,降低施工成本。种植以乡土树种当地常见植物为主,有利于植物生长,减少养护成本。艺术原则:把乡土文化和自然美融入设计当中,同时把建筑、植物、雕塑小品综合设计,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讲求艺术效果。时代精神和创新原则:展现当代社会主题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设计力争做到:乡情而不土气,土气但不俗气;开创乡土景观设计新途径。13\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总体布局图5-1悦容泉温泉度假村鸟瞰图5.1总体布局原则本方案尽量利用现场地形地貌营造景观,对园区内的沟渠河道进行修整梳理,使其和外部整个白洋淀的水系想通,形成了园区内的一个小的淀。在河道里密植荷花芦苇,保持原生态,构成河道纵横,水网密布的水乡景观。延续了独特的“淀”的场地精神。(如图5-1、5-2、5-3)将荷叶的造型简化后,用于园区总平面布局。整个园路分为主路(车行道)和支路(人行道),主路围合成圆形图案,象征圆形的荷叶状,支路呈分支状,与叶脉形似。这既符合满足了人车分流功能要求,也使景区平面构图完整,联系紧密,同时更传达了以“荷”为主题的设计理念。14\n第5章总体布局穿越赏花观景垂钓划船图5-2景观分析图15\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5.2主要景观节点简介听风廊次入口水榭探源广场联排别墅花园宅间景观景观绿廊西亭暮色荷塘趣事广场亲水平台水巷长街中央水系荷风送香主入口渔人码头独栋别墅花园图5-3景观总平面图5.2.1“荷塘趣事”广场“荷塘趣事”位于水系中央和整个景观长廊的中部,是整个园区景观的主要节点,也是人们户外活动的主要区域,位置比较重要,所以进行重点设计。在此,采取了景观叙事手法,建造一个圆形雕塑广场。圆形广场中央有卵石铺装构成水流形纹理,象征荷塘水面,广场四周设台阶,象征岸边,靠近岸边做船的雕塑。岸上做一个刚打渔归来的渔民雕塑,在其身后设景观墙,仿佛是一个农户的家。另外搭配鱼鹰、小猫等造型。整个场景讲述了一个渔民的生活故事,表现出恬静,淳朴的乡村情调。在广16\n第5章总体布局场外围用现代技术塑造芦苇、荷叶装饰物,配以灯光效果,营造出月光下的荷塘景色。在夜幕下更显得美轮美奂,极富感染力。(如图5-4)图5-4荷塘趣事广场5.2.2中央景观带中央景观轴线位于花园洋房和联排别墅之间,是社区内水面较为集中的区域,资源优良,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资源,保留原生态元素。为满足通行功能设置了一条景观道,中间设有几座木桥,人流可以自由的穿越在南北水轴之间,这条纯人行的景观道也很好的做到人车分流,保证通行安全,人行道在局部结合宅间回车场地设计成为活动和集散场地,给住户提供多彩体验平台。(1)“水榭探源”广场“水榭探源”节点位于场地北部,正对场地次入口,设计将两处融合考虑,打破次入口局促空间,将中央景观轴线的视线得到很好延伸。“水榭探源”做为中央景观轴线的起点,在小品构筑物及水源的设计上都要表现其“源”之特性,观景台将入口处的集中活动区域“探”入到水溪中,满足人流集散,保持空间整体性。平台的台阶提供亲水机会,使人在西边廊架处远眺水系,感受美景。(如图5-5)17\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5水榭探源广场效果图(2)水巷长街水巷长街位于两排联排别墅之间,一条长道穿越水岛,岛上绿树成荫,树下满植野花,水岛南北与别墅隔水相望,用自然的手法打造一条野花遍野的“水巷”,局部设计小休息场地,放置坐凳,形成贴近自然的“长街”。(如图5-6)图5-6水港长街效果图(3)西亭暮色西亭暮色位于水巷长街西端的小岛,此处是社区内部唯一一处与水紧临的公共岛,是社区西侧对外展示界面,设计上既要有能够表现社区品质和特色的标志物,又要有多种体验平台。首先,围绕岛种植大量荷花,形成“荷花岛”的景象,其次,结合景观廊架,展现本社区自然回归和简洁现代设计理念。廊架材质用木材,形态简单纯净,18\n第5章总体布局同时有连接小岛和社区的功能。力求打造一种夕阳西下,荷花荡漾的美景。由此可以联想起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4)荷风送香荷风送香处于中央景观轴线南端,紧临会所,视线通透,搭配多条交叉的木栈道形成了丰富的亲水体验平台,意趣盎然。木栈道之间种植荷花,周边的砂地设计提供安静的休息角落,躺在树下,清风飘过,荷香阵阵,沁人心扉。(如图5-7)图5-7荷风送香效果图5.2.3入口区域(1)主入口区主入口是社区对城市的集中展示界面,因此入口的设计需要起到地标性作用,既展示社区风格,又能够对外有很好的提示性;空间上,入口与会所的距离紧凑,空间局促,为表现出入口处大气的感觉,将“渔人码头”处景观纳入到入口设计中。入口的设计采用“船”的概念,通过抽象手法将船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场地形状依据船头的平面形式布置,保证了车辆从道路各个方向都能够快捷的进入到社区,周边用木围栏围合,形成等候和集散区,同时用舵,锚这些元素呼应船的概念,搭配颜色鲜明的野花种植,使得入口特色跃然而出。进入到小区则是通过一座极具社区特色的“车行桥”,色彩沧桑的木栏杆,声音清脆的甲板路。“渔人”、“船”、“码头”这些造型,处处显示出本社区浓厚的“淀”的特色。(如图5-8)19\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8主入口景观效果图(2)会所区域会所位于场地东侧,南边紧临白洋淀水系,北侧紧临小区主环路,为住户提供集中集散场地,东侧是“渔人码头”节点。“渔人码头”是社区内一个集中的休闲码头。码头设计灵活,形式活泼,用有节奏性的台阶表现此处欢快活跃的气氛,局部搭配种植池设计,使得渔人码头成为一个现代感强,开敞,放松的休闲场地。(如图5-9)图5-9会所效果图20\n第6章专项设计第6章专项设计6.1种植设计6.1.1设计原则(1)植物景观的特征性原则以由野花组合与水生植物构成的下层植物基底和上层高大乔木相结合的形式所构成植物景观结构,营造白洋淀地区开阔式的淀域植物景观特征。(如图6-1)(2)植物选择的适地适树原则植物配置采用乡土植物,以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及良好的长势,使整个场地成为当地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保持地域性的生态特色。(3)丰富的动态植物景观原则根据不同植物的花期属性,对植物种类进行组合搭配,营造出富有季节特点的植物景观,展现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图6-1荷、芦为基色的社区植物6.1.2分区设计(1)公共景观区设计公共景观包括社区入口、会所及中央景观,是展现社区景观环境的重点区域,承担着居民集散、休闲、游憩等活动,植物景观的塑造影响着社区生活环境的品质。在入口、会所区域,植物设计应以单纯性景观展现场所的气质和张力,强调其场所的功能特征;在中央景观处应尽可能体现植物基底的丰富度,塑造绚烂多彩的植物景观,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能够体味到浓浓的自然景观特色。(2)边界景观区设计21\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在社区与城市之间的外围景观,植物设计上以密林为主,阻隔外部视线,营造良好边界效果、降低城市噪音;在住宅之间的内部景观,植物设计以围合庭院为主,植物应有较强的观赏性。图6-2庭院间绿化(3)庭院景观区设计庭院分为花园洋房、联排别墅、独栋别墅的私家花园。(如图6-2)在植物设计上应以体现家庭的生活情趣为主,可选择丰富的地被花卉果树,让庭院充满家庭温馨,同时让家庭生活和庭院景观形成很好的互动,体验乡村耕作的乐趣。6.1.3植物选择乔木:毛白杨、垂柳、栾树、合欢、山楂、石榴、柿树、樱桃等。(如图6-3)地被:薄荷、黄芩、毛茛、萱草、虞美人、蜀葵、二月兰、蒲公英、风信子、花叶芦竹、细叶麦冬、细叶芒、狼尾草等。水生:芦苇、荷花、香蒲、水葱、荻等。图6-3边界植物22\n第6章专项设计6.2竖向设计图6-4竖向设计图总体竖向设计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地貌,力求营造丰富开敞的滨水地带和亲水空间,使场地内的住户有置身泽湖,亲近自然的感觉。场地地势高差在1米之内,局部堆地形,地形高度不超过1.5米。在保证良好日照、排水、施工要求的基础上,丰富了场地的空间层次,营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如图6-4)场地以自然式排水为主,道路雨水从北排向南,汇聚到场地南侧车行道,进入中央水系系统;绿地雨水下渗,汇入水系系统之中。23\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竖向设计体现生态性原则:整个公园以自然式排水为主,广场区域铺装尽量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以利于排水。竖向设计体现亲水性原则:竖向设计调整水和岸的关系,创造滨水地带的亲水空间,营造人与自然良好的和谐共生、再生关系。竖向设计体现安全性原则:在坡度较大的区域,应建挡土墙,防止崩塌;在人接近水的地方,如不设栏杆,应保证安全水深。6.3夜景照明设计根据场地特征,将夜景照明设计与总体规划设计相结合,设计以人性化原则为先导,以合理有效的照度、色温、光色、光照角度体现人文关怀。根据艺术性的视觉需求和审美需求,艺术性地创造人性化的光环境。营造宁静自然,私人化的气氛,以宁静平和、简明单纯为基调。根据景观功能分区和夜景照明的特点,将场地夜景分为三个区,分别为一级照度区、二级照度区、三级照度区。(如图6-5)图6-5照明设计平面图24\n第6章专项设计6.3.1入口景观区、会所——一级照度区该区承载着场地形象展示的功能,同时也是傍晚人流活动最集中、最多的区域,需要气氛的渲染来提升品质,以草坪灯、连续泛光灯强化照明,再配合富有感染力的LED灯带和地理灯烘托场地氛围,营造光影丰富,富于特色的入口景观。6.3.2中央景观节点、机动车道——二级照度区机动车道是人流活动和通行频繁的区域,道路照明兼有车行(消防车)和人行两方面夜景照明,应以功能照明为主,氛围渲染为辅。机动车道以庭院灯为主穿插草坪灯,以此强调其序列感和导向性;中央景观节点以草坪灯为主,搭配泛光灯来强化其构筑物的形态特点。6.3.3宅间绿地——三级照度区宅间绿地相对安静,人流活动较少,它是整个场地照明的背景区,灯具类型以照度较低的草坪灯为主,穿插庭院灯来营造温馨、宜人的氛围。6.4道路交通设计图6-6交通流线图25\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6.4.1动态交通系统动态交通包括车行道路、人行道路。(如图6-6)(1)车行道路一级车行道——主环路场地内部设环形车行道,路宽6米。两侧设计1.5米宽的绿化种植带,增加道路层次,同时保持私家花园的私密性。车行道可兼做消防车道,配合宅间尽端路构成完整的消防交通系统。主环路路面铺装采用统一的材质类型,实现整体性。道牙采用平道牙,解决排水障碍。二级车行道——宅间尽端路宅间尽端路联系了行车道与住宅入户路,尽端设有12米x12米的回车场,也可兼做消防车道。花园洋房区的宅间尽端路宽5米,材质为烧结砖,铺装分割为两边分0.75米人行道铺装,中间为3.5米车行道铺装,只在铺装材质上有区别,高差上无变化,车行与人行兼做,使得错车通畅,节约空间。联排别墅区的宅间尽端路宽5米,做法与花园洋房相似,两边分0.75米人行道路。两种宅间路均设有回车场地,回车场以丰富的铺装分割,形成不同类型的场地,可兼做活动场地。独栋别墅区只在西南角设宅间尽端路,路宽4米,两边设1.5米绿化带。(2)人行道路人行道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为中央景观轴线的人行道系统,此系统无与车行道交叉部分,随着水溪边缘布置。主要园路,宽1.5米,贯穿南北,时而亲水,时而远观水溪,穿梭于树林之中,并结合了宅间回车场地设计,穿行于连排别墅和花园洋房之间,构成与主环路,宅间路连通的道路系统,为住户入户提供了方便。另一个人行道系统为主环路和宅间路侧的人行道,主环路在内侧设置1.2米宽人行道,材质统一,局部架休息平台,是个连通而丰富的人行道系统。6.4.2静态交通系统静态交通包括出入口、停车场(1)出入口场地共有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场地北侧和东南角。其中东南侧为主入口,是一个人车混行的出入口,进小区的大部分车辆和人流都由此通过,该入口进深约10米,26\n第6章专项设计宽45米呈梯形状,进深较为局促,宽度设计上尽量打开,扩大区域范围,并与会所码头结合,入口门卫室位于北侧,入口道路为双车道,中间设刷卡机,保证车辆进出的安全。北侧入口宽10米,长15米,是双车道通道式入口,道路各4米,中心绿化种植池2米,该入口人流量小,直接小区主环路,转弯半径为6米,门卫室位于中轴绿化带处。(2)停车场停车场的设置体现就近原则,尽量就近满足停车。花园洋房的停车场位于场地北部和东部临近城市道路一带,沿车行道设置,停车位设计为绿化停车位,通过地形和种植将其与城市道路相隔,保证从外界观看小区的良好视觉环境,在正对宅间尽端路的对口处不设计停车位,改用绿化带,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大量的停车位给人带来的视觉压抑性,提高社区品质感。联排别墅和独栋别墅的各自在庭院中解决停车,一部分联排别墅停靠在宅间路边,保证最大限度的利用私家庭院空间。会所停车在会所北处,会所入口处广场兼做临时停车场。6.5公共设施及附属设计6.5.1围墙设计(1)小区外围围墙小区外围围墙设计采用弧线波浪形状,造型与场地关系贴切。此形状对边界的围合通透的处理非常的合理。围墙由两层组成,两层之间形成的空间可以作为种植池,使得围墙很好的展现出小区景观的乡土风格设计理念。(如图6-7)图6-7外围墙立面图27\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2)宅间围墙宅间围墙设计材料提取了建筑设计元素,将木板和铁艺结合,简洁大方,用简单的语言围合了庭院空间,同时通透的铁艺栏杆将庭院外景观纳入,扩大庭院空间感。6.5.2灯具设计灯具设计主要采用白洋淀的特色标志物——芦苇为主要设计语言,运用北方剪纸形式,将芦苇状的剪纸做灯具外壳,夜间灯光四射,地面上洒满芦苇花纹,呈现出温馨舒适的田园生活气氛和浓郁的地域风格,形成景区的一个特色景观。(如图6-8)图6-8灯具造型设计6.5.3雕塑小品设计在园区内适当布置雕塑小品及公共设施,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起到烘托环境气氛,表现设计主题,营造乡土气息浓郁的宜居空间。(如图6-9)图6-9雕塑意向图28\n结语结语本方案把地域特征和乡土文化融入设计,从景观设计角度展现保定白洋淀风情,增加旅游度假村环境设计的文化内涵。起到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所在地区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该地产项目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同时也通过对白洋淀乡土文化深入研究,增加了对乡土文化,民俗传统,地域风情的认识,从中提炼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符号,用于景观的塑造,情景的创设。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作品,开拓景观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本次设计实践及理论研究,,在把乡土文化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初步的理论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设计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这种乡土风格的景观设计有别于传统的中式园林,也与风靡一时的欧式园林不同,犹如一缕清新的乡土风袭面而来,使人们感到耳目一新。在造园方面,乡土元素的应用也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符合中国人审美思想,乡土文化、田园景观将会成为日后一段时期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29\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杨文会.环境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郑曙旸.环境艺术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1.[3][美]安•麦克阿德.自然主义[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4]袁境身.建筑美学的特色与未来[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中国建筑学会.城市环境艺术[M].辽宁:辽宁技术出版社,1997.[6]张婕,赵民.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7]翁剑青.形式与意蕴:中国传统装饰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寻胜兰.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9]拉普卜特,常青.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0]毛正文,王鸿.都市田园景观设计案例集萃[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何重义.中国聚落文化与环境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2]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设计的生态---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3]何增明.环境与景观设计经典案例1[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4]何增明.环境与景观设计经典案例2[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5]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16]深圳市景观建筑设计研究院.园林铺装设计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7]河北省林科院.河北省常用绿化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8]陈志华,李秋香.中国乡土建筑初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9]楼庆西.乡土景观十讲[M].北京:三联书店,1989.[20]刘新燕,樊俊喜,邹志荣.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手法研究[j].北京:中国园林,2008,28.30\n致谢致谢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光匆匆而过,毕业将至,在兴奋的同时,由衷感谢三年来帮助过我、指导过我的每一位老师和前辈!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孙铮老师。是孙老师在百忙当中对我进行细致耐心的指导,才使我的论文和设计顺利完成。孙老师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深深影响了我,无论是在治学方面还是在工作方面,孙老师的给我们树立榜样。在此,我还要由衷地感谢杨文会院长,在入学之初,杨老师就给我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在整个研究生阶段给予我们细心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还有侯志刚副院长,李彦彬教授,在对论题的讨论、研究过程中,给了我许多指导、专业的意见。同时,本论文的写作得到了其他很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谢谢你们!最后,感谢每一位本文参考文献的作者!31\n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邓海波,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及其发展,[J]剑南文学,2012.122、邓海波,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232